荒井晴彥ARAI Haruhiko,1947 年,生於東京都,寫過《振盪器》、《共食家族》、《感受大海的時刻》等多部日活浪漫情色作之劇本,並以《大鹿村騷動記》(阪本順治導演)、《共食家族》等作品拿下《電影旬報》劇本獎。他當編導,拍過《身心》(1997)、《這個國度的天空》(2015)兩部作品。今回他把直木賞作家白石一文的小說《火口的二人》搬上銀幕。但他作了重要改動,把故事發生地點福岡改為秋田,(在東京乘東北新幹線,三小時可到達這個本州東北農業縣)。
荒井晴彥如此改動,更好表達影片主旨。他要捕捉秋田每年8月3日〜6日舉行的「秋田竿燈節」。該傳統民俗節慶,尤如香港盂蘭節,俗稱七月十四日「鬼節」。影片交待該活動中的「西馬音內盆舞」,具700年歷史的「亡者之舞」,舞者頭戴斗笠壓得低低的,還以頭巾遮住臉孔,分不出男女,只在眼睛處開兩個洞。舞蹈轉圈時發出草鞋摩擦地面的聲響。
荒井晴彥拍攝西馬音內盆舞,乃為了營造死亡氣息,而該種令人不安氛圍,正籠罩今天日本生活。
在片中,荒井晴彥借角色的對白,列舉今天日本人生活艱難事例:電費加價;造紙廠關門;印刷廠面臨倒閉;電子傳媒興起;紙媒萎縮;男主角四年無業,他高興女主角請吃拉麵,而她做part time job已成常態,做了幾年;超級市場門前,晨早大批人排隊買FUNAI減價電視機(為了看奧運)。
不只上述而已,荒井晴彥還提到男主角母親死於子宮瘤,而多年來,他在東京打散工謀生,已很厭倦城市生活。此外,女主角又說,東北地區自古多災難,而於2011年3月11日行衰運,發生海嘯。編導提出切割國家毒瘤,如此功利說法,其納粹式言論,確實令人驚駭。
那麼,荒井晴彥今天抱甚麼態度呢?他借女主角來表示,活著便要感恩。她甚至認為很多同胞死去,而自己能生存下來,內心覺得有罪咎感。她在進行自我救贖,打算生育多個兒女,(補充人口嗎?)她因此而要結婚,而未來丈夫是陸上自衛隊上校,他本應上戰場火拼,然而在今天卻主要做救災工作。
日本災難今天未完,導演荒井晴彥仍然在說下去:靜岡縣前崎市的濱岡核能發電廠,會出大事,如果發生,災難會(比褔島)更大;此外,富士山火山亦可能爆發,屆時6個機場關閉,而東京停頓‧‧‧‧‧。
荒井晴彥呈現死亡前造愛這日本思想、文化,態度嚴肅、認真,今回他借白石一文小說《火口的二人》來表達,有條不紊,小心謹慎。賢治(柄本佑飾演)與直子(瀧内公美飾)兩位舊情人久別重逢,先各自講父母情況,(其中提到兩人有近親關係,香港中文字幕寫他們兩人是堂兄妹,我這裡原文照錄。)他們又互相交待自分別後生活情況。繼而兩人翻閱相簿,回顧舊日鑄情時拍攝的兩人赤裸黑白照片,(由荒木經維女弟子由荒木經惟的女弟子野村佐紀子操刀),當時兩人仍知情守禮。到舊日情誼重燃,慾望本能起動,在那時候,雙方便講清楚,直子未婚夫在十天後便回來,於是他倆約定「只要今晚就好,讓我們回到過去好嗎?」
怎知兩人造愛一次之後,在翌日,賢治便再要求,而直子再三申明,不能打破只做一次的約定。但賢治近乎霸王硬上弓,兩人便再造。一件污兩件穢,之後,便有第三次,於是他倆造愛成為常態。
在五天之內,欲罷不能,他倆沒有停止,造箇不亦樂乎,近乎盡把握日漸消失的時間。在日本電影而言,此片中17場造愛密度和激烈程度,可與大島渚《感官世界》相提並論。
荒井晴彥拍攝連串造愛場面,並非要滿足觀眾快感、樂趣。他為表達末日來臨前惟有造愛這個想法,刻意弄得全片風格化,堅持只用兩位演員,(我看片尾字幕,驟眼看到飾演賢治父親角色的演員,講電話畫外音,也是由柄本佑來擔任。另一資料說他父親柄本明來講,我不確定)。全片從頭到尾、98%畫面純粹集中柄本佑與瀧内公美兩人身上,沒有一刻放鬆,所以儘管此片劇情單線,然而戲劇張力卻緊湊非常。
至於片中多場男女激情動作,看出導演荒井晴彥本意和功夫。他少攝影機運動,剪接不多,畫面四平八穩,音樂輕靜,沒有長旋律,處處表現內歛,不刺激觀眾快感,而在引導觀眾感受日本當前籠罩死亡氛圍。
影片內涵激烈情慾,然而卻低調表達,那大概是攝影名家荒木經維做法,以黑白粗糙畫面來紀錄情慾動作。當然,此片成功關鍵在於柄本佑與瀧内公美兩位演員,臉部表情與身體動作,適當控制,處於平實狀態,卻又自然,只為表達導演那末日思想,而不挑逗觀眾。柄本佑與瀧内公美兩位演員,做到這效果,確實優秀。資料說,全片兩人有17場造愛戲,演員做得真實入信,卻又不重覆,攝影師也有大功勞。
該片逼使觀眾思考死亡氛圍中性愛情慾,在此時此刻此地具意義。在當前環境,人活著便好,而能有性愛,自然很美妙。把握時機,活在當下,才最重要。因此,直子最後也不顧近親關係禁忌,容許賢治在她身體「內射」。荒井晴彥便在那裡結束電影。他把男女情愛糾葛、情慾場面推高一層次,將之昇華。至於是否達到藝術境界,見仁見智!《電影旬報》與《映畫藝術》評選它為「年度最佳電影」,而2019年日本亦頒給它多項電影大獎。橫濱電影節與高雄電影節也加入認同,給我們答案。(完)
#####
圖:網上圖片
[ #文化 #藝術 ]